史记中吕后的悲剧

欢迎关注我们 手机微信号:fengguanbbs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论文一     《史记中吕后的悲剧》

PS:吕后,在中国的历史中,是一名很有个性的女性.在她的身上,既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与敬爱,又体现了那句"最毒妇人心";既体现了女人对子女的万般疼爱,又体现了女人心狠手辣的一面.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恐怖的女人,因为她的心狠手辣、因为她的自私、因为她的嫉妒、因为她的决绝;同时,我又不得不佩服这个女子,也只有她,才能成就一番业绩;也只有她,才会对刘邦这样的帮助与忠贞……矛盾的心情——在阅读了相关的资料后,重读《史记·吕太后本纪》,我有一种悲凉的感觉。身为女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剧,悲剧式的女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爱成功成就了女人,恨彻底的毁灭了 

试分析《史记》中吕后悲剧命运形成原因

《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记述的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再到封建制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男性的家庭活动、生产活动,乃至于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一般情况下都居于主要地位,起到主宰的作用,但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对女性的关注。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为女性人物单独设立的“专传”,《史记》也因该本纪成为一部以女性人物入“本纪”的纪传体史书。后世一些封建史家认为本纪当“书君上以显国传”。《史记》不立惠帝刘盈本纪,而立吕太后本纪这为他们所不容,但这却恰恰显示出司马迁求实、记实的治史精神和准则。吕太后惠帝刘盈时期,吕太后称制,虽无帝王名分,但实际上行使了帝王治理国家的职权,惠帝刘盈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在司马迁看来,人无论男女都会对社会作出贡献,对历史产生影响,他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以性别分主次,而是以历史人物的行为、作用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如实记载历史,所以才会有吕太后入本纪并以惠帝刘盈附入吕太后本纪的安排。不仅如此,在《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还本着求实、记实的准则,记载并评价了吕太后其人其事,一方面,该纪如实记载吕太后为扶植吕氏势力而残害刘氏诸子以及她对戚姬断其手足“去眼,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的灭绝人性的行为,由此揭示出她残忍贪梦的个性;另一方面,在该纪“太史公曰”中又肯定吕太后在治国理民方面取得的成功,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无为,故惠帝刘盈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观其所述所评,既没有因吕太后普灭刘氏诸子而肆意贬地她的政治才干,不论她在汉初为安定社会、恢复经济所作的贡献,也没有因她成功地治国理民而忌讳她个性的残忍刻薄。司马迁对女性人物记载和评价客观而公正。 

当我阅读完《吕太后本纪》后,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是一个恐怖的女人,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这是一个悲剧式的女人!我想,不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这样的女人都是不幸的,不管在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就,其人心险恶的一面始终让人感到心寒。这是一个悲剧式的女人!

下面,我就从其成为如此心狠手辣的女人入手分析,究其悲剧根源。

一、情欲缺失

吕雉听命于父亲的媒妁之言,成了刘邦的发妻。当初刘邦选择吕雉,主要是出于吕父对他的赏识。吕父相人,无非是从人的外貌气质上看人将来是否富贵,能否腾达。当时的刘邦虽然只是个小村长,但其“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也可谓一表堂堂。但是如果吕雉没有一点姿色,单凭她老父一句“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刘邦也绝对不会欣然应允这桩婚事。古代男子择偶的标准无非是门第和相貌而已,吕公无官位,只是客居沛令家,所以无门第可言,只能说明刘邦看中的是吕雉的容貌。起义之前,刘邦喜新厌旧的本性就已初露端倪,高祖长男刘肥,“其母外妇也,曰曹氏。”,就是刘邦在外面跟曹氏姘居所生。刘邦在外面捻花惹草的时候,以前未必做过农活的吕雉却不得不带着两个幼子到田里锄草,其中甘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被项羽抓之后,依然坚持不背叛自己的丈夫,她心中有爱,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长期无所依傍的生活和死里逃生的特殊经历反而使吕雉得到了历练,在处理一些复杂局面时表现出谋略和魄力。

吕后是一个女人,一个生活在封建男权社会里的女人,她的第一生命不在于政治。虽然她有着与众不同的个人气质,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能够相夫而已。当内忧外患都已肃清,家庭内部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帝王婚姻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典范,刘邦起义后,为沛公,为汉王,为汉帝,后宫嫔妃不计其数,得宠与失宠应该是极其平常的事情,《史记》载文帝之母薄氏夫人仅被刘邦宠幸一次而已,吕后只是被冷落的弃妇之一。但吕后与其他姘妃不同,她是个有功绩的皇后,她不仅为刘邦付出了爱,付出了青春,还付出了智慧与才华,以她的个性和在西汉政权中所处的地位,她不可能再像起义前那样老老实实地接受被冷落的下场。而且当时的吕后正是四十如火的年龄,宫廷的温饱生活使脱离苦难的她成为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她渴望性爱。但刘邦是个很随性的男人,未当皇帝前如此,当了皇帝后更如此,每天有美女相伴,他哪里还有闲心顾念到徐娘半老的吕后?所以“希见上,益疏”。吕后潜意识里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情场上的失意使她对“日夜侍御”的戚姬充满了嫉妒。这就导致了后来出现的“人彘”事件。

二、极端母爱

刘邦喜新厌旧的本性导致了吕后对别的女人的极端嫉妒,这种嫉妒为了儿子的将来而无处发泄,只能默默隐忍,这就导致了吕后对儿子惠帝刘盈的极端母爱。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压抑在‘本我’中的性冲动为了寻找出路,必然要转到其他活动中去”。男女之爱的贫乏,使吕后的母爱激素尤为发达,她的生命重心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其子刘盈。尤其是刘邦称帝后,吕后一直处于被冷落的痛苦之中,她加倍地疼爱和呵护这个虽然仁弱,但属于她的皇位继承人。刘盈是她的希望,是她后半生的依靠,她不允许刘盈在走上皇位的过程中有任何闪失,也可以说她是为她自己,因为那是个母以子贵的年代。也许是因为父爱的缺失,母爱的强大,才使得他们唯一的儿子“为人仁弱”,性格上没有一点像刘邦和吕后。所以刘邦常以刘盈“不类我”,欲废太子,改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吕太后本纪》中记载“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争夺太子位的斗争,在吕后的灵魂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刘邦的儿子都成了她的眼中盯、肉中刺。她为了血统,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女儿的孩子。两个人感情很不好,也没有孩子,惠帝刘盈的孩子全是和别的宫女所生。

在吕后对戚姬施行里残酷的刑罚后带惠帝刘盈去看。惠帝刘盈看了“人彘”后,知道是戚姬,乃大哭。看来刘盈对这个曾经威胁过自己皇位的戚姬并无恨意,而且是有感情的。观后,刘盈还派人对吕后说:“此非人所为。”伤心加上极度惊吓使刘盈一病不起,从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五年后死去。异常嚣张的母爱终于断送了她唯一的儿子。她爱他,他是她生命中最宝贵的拥有,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但是她变态而极端的母爱却害了儿子。

三、个性使然

中国民间还有一句老话,说道:“最毒妇人心”;汉字中表示刻薄、贪婪一类性格特征的贬意词也常取“女”字作偏旁,如“嫉”、“婪”、“妒”等等。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吕后悲剧的形成,有其个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例子中可见一斑:

在刘邦称帝的过程中,刘邦不敢除去韩信,吕后杀人眼不眨手不抖,帮助刘邦干掉韩信,打击了异姓王,又巩固了汉家天下统一。

刘邦死后,吕后在杀了赵王刘如意以后,下一个动作就使向戚夫人,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人彘事件。彘就是猪,吕后这个刑罚是惨不忍睹的,她把戚夫人的两只手砍掉,两只脚砍掉,眼睛挖出来,喉咙强行灌了哑药,让她的声带哑了,耳朵给她熏聋,这样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她把她放在厕所里面,叫做人彘。

依据弗洛伊德的悲剧学说,吕后一手炮制的“人彘”现象正是悲剧人物经历了长期精神上的痛苦与磨难后精神变态的反映,这种丧失理性的情感发泄是人性被严重扭曲的结果。

吕后在其儿子惠帝刘盈死后,处心积虑地培植吕氏势力,其表现是“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等丞相陈平听从侍中张辟强的办法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时,则“太后悦;其哭乃哀。”同样是哭,前面的干哭与后面的痛哭两相对照,其用心可知。

由上述例子可知,性格决定命运,吕后的悲剧人生是与其个性中的“毒”分不开的。

四、环境因素

个性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的狠心,是有机体对一定生活条件的要求。需要是一切生物所固有,人也不例外。只不过人的需要更有其强烈的社会性,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人在实现需要时,与社会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吕后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说,她的需要导致了她的个性发展,而环境又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按照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观点,导致人的变态心理,一是遗传因素,二是躯体因素(疾病因素),三是环境或心理因素,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是男人当政的社会,绝不允许女性过问国家事务。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奠定了封建社会蔑视女性的理论基础,孟子的“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滕文公下》),确立了封建女性服务男性的伦理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男子处于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妇女地位低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独立的人格,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吕后正是处于这样的社会,其成为皇后也只是刘邦的装饰品,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而且,刘邦对其的冷漠态度,更加让其心理产生剧烈变化。

在《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用本纪的体例,成功地通过几个典型事件刻画出吕后残忍刻毒、权欲熏心的形象。“吕后为人刚毅”,在这里表现为坚毅、执着,心绪变化剧烈,情绪起伏大等。这些特点,在吕后帮助刘邦杀大臣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对戚姬的非人刑罚,则体现了其心理从残忍走向了变态。

通过以上对吕后悲剧式命运形成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命运,与他的经历、性格、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吕后,作为一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贡献的女人,其对政治与国家进步方面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钦佩,但其悲剧的命运,带给我们无限的深思与警醒。

1702221339050.png

备注:内容来自网络,投诉或建议:shuzihulian@qq.com


风管材料订购与咨询:18616132003
上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

条回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本站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本站